韭菜(拼音:jiǔ-cài;學名:Allium tuberosum),又名洗腸草、草鐘乳、起陽草、長生草,又稱扁菜。韭菜是蔥科蔥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,叢生,葉細長而扁,開小白花。葉和花嫩時可以食用。從種植到換茬結束栽培一般需3~5年時間,有的長達8~10年。以種子和葉等入藥。韭菜入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,具健胃、提神、止汗固澀、補腎助陽、固精等功效。廣州番禺區、白云區、增城市栽培較多。
補腎;溫中行氣;散瘀;解毒。主腎虛陽痿;里寒腹痛;噎膈反胃;胸痹疼痛;衄血;吐血;尿血;痢疾;痔瘡;癰瘡腫毒;漆瘡;跌打損傷。
(1)補腎溫陽:韭菜性溫,味辛,但無壯陽成份。
(2)益肝健胃:韭菜含 有揮發性精油及硫化物等特殊成分,散發出一種獨特的辛香氣味,有助于疏調肝氣,增進食欲,增強消化功能。
(3) 行氣理血:韭菜的辛辣氣味有散瘀活血,行氣導滯作用,適用于跌打損傷、反胃、腸炎、吐血、胸痛等癥。
(4)潤腸通便:韭菜含有大量維生素和粗纖維,能增進胃腸蠕動,治療便秘,預防腸癌。
韭菜的主要營養成分有維生素C、維生素B1、維生素B2、尼克酸、胡蘿卜素、碳水化合物及礦物質。韭菜還含有豐富的纖維素,每100克韭菜含1.5克纖維素,比大蔥和芹菜都高,可以促進腸道蠕動、預防大腸癌的發生,同時又能減少對膽固醇的吸收,起到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、冠心病等疾病的作用。
韭菜雖然對人體有很多好處,但也不是多多益善。《本草綱目》就曾記載:“韭菜多食則神昏目暗,酒后尤忌”。現代醫學認為,有陽 亢及熱性病癥的人不宜食用。韭菜的粗纖維較多,不易消化吸收,所以一次不能吃太多韭菜,否則大量粗纖維刺激腸壁,往往引起腹瀉。最好控制在一頓100克至200克,不能超過400克。
韭菜對于很多人來說,都是讓人歡喜讓人憂的食物。喜歡它的味道,但又擔心吃后肚子會不舒服。南齊周颙有句名言:“春初早韭,秋末晚菘”,這“韭”自然就是韭菜了。初春時節的韭菜品質最佳,晚秋的次之 夏季的最差,有“春食則香,夏食則臭”之說。
韭菜又叫起陽草,味道非常鮮美,還有其獨特的香味。韭菜的獨特辛香味是其所含的硫化物形成的,這些硫化物有一定的殺菌消炎作用 ,有助于人體提高自身免疫力。
韭菜中這些硫化物還能幫助人體吸收維生素B1及維生素A,因此韭菜若與維生素B1含量豐富的豬肉類食品互相搭配,是比較營養的吃法。不過,硫化物遇熱易于揮發,因此烹調韭菜時需要急火快炒起鍋,稍微加熱過火,便會失去韭菜風味。
韭菜的適宜人群,一般人群均能食用。
1. 適宜便秘、產后乳汁不足女性、寒性體質等人群;
2.便秘者建議多吃,因為韭菜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,能改善腸道,潤腸通便。
3.能改善腸道,潤腸通便。
韭菜的禁忌人群:
1.韭菜偏熱性,多食易上火,因此陰虛火旺者不宜多吃。
2.胃虛有熱、消化不良不宜食用。
【韭菜+牛肉】發 熱動火,引起牙齒腫痛,口瘡。
【韭菜+蜂蜜】同食容易引起腹瀉。
【韭菜+牛奶】因韭菜含大量草酸,與牛奶同吃,會形成不易溶解的草酸鈣,阻礙腸道對鈣質的吸收。
【韭菜+綠豆芽】下氣,通便。
【韭菜+蘑菇】通便解毒,提高免疫力。
【韭菜+鯽魚】潤腸止瀉。
【韭菜+豬肝】殺菌、助消化、促進營養素吸收。
【韭菜+雞蛋】兩者同食補益作用明顯,對胃病和腎病患者有很大的作用。
1、治胸痹,心中急痛如錐刺,不得俯仰,自汗出或痛徹背上,不治或至死:生韭或根五斤(洗),搗汁。灌少許,即吐胸中惡血。(《孟詵方》)
2、治陽虛腎冷,陽道不振,或腰膝冷疼,遺精夢泄:韭菜白八兩,胡桃肉(去皮)二兩。同脂麻油炒熟,日食之,服一月。(《方脈正宗》)
3、治翻胃:韭菜汁二兩,牛乳一盞。上用生姜汁半兩,和勻。溫服。(《丹溪心法》)
4、治喉卒腫不下食:韭一把,搗熬薄之,冷則易。(《千金方》)
5、治吐血、唾血、嘔血、衄血、淋血、尿血及一切血證:韭菜十斤,搗汁,生地黃五斤(切碎)浸韭菜汁內,烈日下曬干,以生地黃黑爛,韭菜汁干為度;入石臼內,搗數千下,如爛膏無渣者,為丸,彈子大。每早晚各服二丸,白蘿卜煎湯化下。(《方脈正宗》)
6、下腸中瘀血:韭汁冷飲,甚驗。(朱震亨)
7、治過敏性紫癜:鮮韭菜一斤,洗凈,搗爛絞汁,加健康兒童尿50毫升。日一劑,分二次服。(《福建省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》)
8、止水谷痢:韭作羹粥,煠炒。任食之。(《食醫心鏡》)
9、治消渴引飲無度:韭苗日吃三、五兩。或炒或作羹,無入鹽,但吃得十斤即佳。過清明勿吃。(《政和本草》)
10、治痔瘡:韭菜不以多少,先燒熱湯,以盆盛湯在內,盆上用器具蓋之,留一竅,卻以韭菜于湯內泡之,以谷道坐竅上,令氣蒸熏;候溫,用韭菜輕輕洗瘡數次。(《袖珍方》)